开云真人受单位选派到重庆市綦江区打通镇任驻镇工作队员、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(挂职)。两年来,该同志沉下去、静下来、冲在前,主动参与镇村“食安城市”创建、乡村振兴等工作,取得了可喜成绩。
“民以食为天。大家购买食品时,要仔细检查产品包装是否完好,查看食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配料表、生产厂家等信息是否清晰完整,认真辨别食品外观、色泽、质地是否正常……”5月27日,适逢打通镇赶场天,胡俊龙带领十多名志愿者,在农贸市场摊点前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“识别伪劣食品”等实用知识,讲解食品安全与健康、保健食品真伪辨别,详细解答群众的疑问。
两年来,他坚持干在打通、吃在打通、住在打通,走遍了全镇17个村(社区),收集整理食安工作意见建议69条,掌握“食安城市”创建工作的新动向和新要求,落实落细“食安城市”创建工作相关要素和要求,协助起草了《打通镇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迎检攻坚工作实施方案》。
“全镇实行主要领导全面负责、分管领导划片包干相应村(社区)、点位打造责任人(包保干部)具体落实的创新工作机制,动态更新食安督系统市场主体数量、状态、包保关系等,完善‘三清单、一承诺’。”打通镇副镇长李卿焜介绍,在胡俊龙的专业指导下,2024年以来,全镇组织各包保人开展业务培训5期,镇食安办联合相关行业办公室对各包保人开展现场业务指导教学8期,督促现场立行立改问题97个,开展问卷调查3次,发放宣传单2万余份,守护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提升了“食安城市”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,提高了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。
“打心眼里感谢胡俊龙,他牵头多次帮忙联系沟通,上门实地查看测量,实现了公路通到家门口的愿望。”打通镇马颈村白杨湾社村民说,她家脱贫后,她为交通不便、外出销售土特产犯了难。胡俊龙在进村走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主动协调村委会、镇产业发展中心和安通矿业公司,争取到公路硬化指标,筹集资金2000元、石子20余吨,铺设公路600多米,解决了罗洪英等8户村民外出销售土特产的难题。
2024年以来,胡俊龙撰写上报《乡村振兴工作专报》16期,进村入户入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调研检查指导56次,带头为打通教育基金、马颈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捐助资金,打通驻镇驻村工作队积极筹集捐助资金6.8万元。资金参与解决打通镇沿河村银杏基地土地租金纠纷,参加打通镇“法治护航乡村振兴”大型宣传活动,向村民普及了法律科技安全知识。
“胡俊龙通过进村(社区)、入市场主体进行交流谈心、研讨会等,详细了解基层情况,掌握了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第一手资料。”打通镇乡村振兴驻镇工作队队长、綦江区检察院一级调研员曹芸苹介绍说,胡俊龙重点从乡村发展规划、产业结构布局、人居环境状况、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工作推进等方面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建议,协助制定了《打通镇驻镇驻村工作队2024—2025年度“12345+N”乡村振兴工作规划》。
“打通镇正在积极打造产业聚集地,让全镇的经济和人气再度旺起来,让各村的特色产业发展起来,让乡村全面振兴富民强镇之路更加通畅起来。”曹芸苹介绍说。为帮助打通镇找产业、提经济、聚人气,胡俊龙积极配合驻镇工作队和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,主动参与招商引资,主动邀请广东粤电集团、浙江温岭一建、创欧科技等企业领导来打通镇考察项目。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在胡俊龙等驻镇驻村工作队队员和镇村干部的辛勤努力、创新担当、无私奉献下,打通镇第一家联合集体经济组织——重庆峘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经营性收入达1200余万元,11个村集体经济平均收益突破10万元。第一家绿色发展转型经济实体——重庆市龙眼山矿泉水有限公司,日产100吨龙眼山系列天然矿泉水上市销售。第一家竹笋加工企业——重庆翘食农副产品有限公司,落户下沟村已顺利投产,解决就业岗位50余个,加工鲜笋20万吨。驻镇驻村工作队协助区农业农村委、区广大农业公司完成3700亩耕地“非粮化”整治利用,完成高山优质水稻种植5200亩,高山玉米种植9100亩,新发展家庭农场6家、种粮大户15户,“打通土货”“味来天星”“紫红泥大米”等特色农产品收入逾100万元……
“在乡村振兴工作中,持续深化村村联合、村社联动、村企联建‘三联’集体经济创新改革,大力发展‘公司+专业合作社+农户’农村产业经济,倾力打造康养休闲产业、高山生态农业、农业特色水产业等项目开云真人,形成了乡村振兴‘打通模式’。”曹芸苹表示,乡村振兴事业,责任重大使命光荣,希望胡俊龙继续坚持沉得下去、静得下来、冲得前头的好作风,吃在村上、住在村上、干在村上,用智慧和力量多出点子、抓产业、谋发展,千方百计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致富增收,舞动和美乡村,共绘幸福画卷。
(作者简介:胡俊龙,男,重庆市綦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消委会副秘书长。2023年6月至今,任重庆市綦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綦江区打通镇驻镇工作队队员、挂职打通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