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云真人不可否认,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,短期内会给智驾行业发展带来一定挑战,比如企业需投入更多成本用于合规改造、测试验证等。但从长远来看,这些政策更在倒逼车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。
日前,市场监管总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起草《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召回开云真人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的通知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意见稿)。笔者注意到,意见稿中“不得”一词出现了6次,措辞较以往更为严厉,明确要求不得将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推送给用户,不得通过OTA(远程在线升级)方式隐瞒缺陷等。这份意见稿也因此被业内称为“史上最严”智驾新规。
事实上,自今年4月底起,多部门已陆续就智驾管理发声或出台文件,监管举措密集落地,形成了一套覆盖标准设定、伦理规范、责任界定的“监管组合拳”。其不仅有效填补了智能网联汽车在缺陷管理、生产一致性把控及宣传行为规范等领域的制度空白,更清晰预示着智驾行业正从过去的“事后追责”模式,向“事前预防+全周期管控”的强监管时代转型。
从行业发展态势来看,今年我国智驾汽车普及速度显著加快。数据显示,2024年我国L2级组合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已达57.3%,预计到2025年年底这一比例将突破65%。在技术持续迭代、用户需求不断升级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多重驱动下,智驾平权即让更广泛用户享受到智驾技术红利,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。
然而,行业快速发展背后也暴露出诸多问题。部分车企为抢占市场、迎合消费者需求,存在过度包装辅助驾驶功能的现象:将L2级辅助驾驶技术擅自冠以“自动驾驶”“无人驾驶”等具有误导性的名称,导致用户对功能边界产生认知偏差,误用辅助驾驶功能引发交通事故的案例时有发生。与此同时,OTA滥用问题也逐渐凸显,一些车企陷入“补丁式开发”的误区,频繁向用户推送未经充分测试验证的软件版本;更有甚者,通过OTA擅自修改车辆续航里程、动力输出等关键参数,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,由此引发的消费者投诉事件屡见不鲜。
针对智驾领域出现的上述问题,监管正从多个维度深度重塑汽车产业生态。在宣传层面,收紧宣传规范,要求车企客观、准确地披露智驾功能的实际能力与适用场景,帮助消费者建立理性认知,避免因信息误解引发安全隐患,为智驾行业营造健康的环境;在使用层面,明确智驾系统使用规范,敦促厂商从技术设计上强化驾驶员监控,禁止驾驶员脱离驾驶责任,既切实保障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,也重塑了智驾技术的合规使用环境;在技术部署层面,加强对企业OTA的审查力度,要求软件升级必须经过严格测试与合规审批,从源头上杜绝智驾技术不成熟部署带来的风险。
不可否认,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,短期内会给智驾行业发展带来一定挑战,比如企业需投入更多成本用于合规改造、测试验证等。但从长远来看,这些政策更在倒逼车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:通过优化算法、提升硬件性能、完善测试体系等方式,不断提高智驾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,确保行业始终在安全、合规的轨道上稳健前行。对于车企而言,唯有主动将政策监管压力转化为技术升级动力,持续构建核心技术优势,积极探索智驾新技术在城市通勤、智能物流、共享出行等场景的创新应用,以及与之适配的商业模式,才能在新一轮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,真正享受到技术创新带来的发展红利。
如需转载请与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报社联系。未经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报社授权,严禁转载或镜像,违者必究。
特别提醒: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,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,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技术智变、用户共情、创新引领 “2025智享未来消费品牌榜”重磅揭晓!
最新!工信部对辅助驾驶出手:不得夸大和虚假宣传!道研中心:虚假宣传自动驾驶可面临2年以下刑期
“停止发放一切停工待遇,无力缴纳社保和公积金”,知名公司董事长:已出售所有资产!曾在朋友圈发文卖公司股权
英伟达“魔幻夜”:赚264亿,掏600亿回购,盘后跌5%;美政府考虑入股军工企业;“迷你版拉布布”今晚开售;奇瑞港股IPO获备案丨每经早参
400米高空,两架无人机对撞!上海地标环球金融中心96层平台防水层被砸出坑洞,运营方已报警!9年95起事故,这里成“黑飞”重灾区
中国版星链要来了?手机直连卫星对普通人有哪些影响?成本如何?赛迪研究院专家解读








